【觀後感】Lex Fridman Podcast: Yuval Noah Harari(二)

以下是之前分享過的,Lex Fridman 對 Yuval Noah Harari 的訪談內容中,另外一段的近逐字中文翻譯。



Lex:
你相信對話的力量嗎?領導者之間,作為一個人類,坐下來對話,並最終達成共識?

Yuval:
我相信對話的力量。但我們應該問:是在哪裡發生的對話?
面對任何政治系統或衝突時,我們應該思考一個重要的問題:「真正的對話」是在哪裡發生的?這是很複雜的問題。而且很多時候,真正的對話並不在你想像的那些地方發生。

以美國政治為例,當美國於 18 世紀末成立後,當時的人們了解「維持領導者之間的對話」,對民主的運作至關重要。所以他們建立了一個地方專門來進行這個對話,並稱之為國會,一個領導者們應該開會討論當下重要議題的地方。

也許曾有一段時間,這件事確實會發生。兩個派系、有這不同想法的領導者,會在國會做公開演講,讓另一派的人發現:嘿!有趣,我沒想過這點。那也許我們可以在這件事情上達成共識。

現在的國會中不會發生這樣的事。我不認為國會中有任何一場演講,能夠改變對立派系中任何人的既定想法。所以國會已經不是「真正的對話」發生的地方。美國政治的關鍵問題是:現在是否還有這麼一個地方,能夠讓「能改變人們的想法」的,真正的對話發生?如果沒有,那這個民主也在走向死亡。沒有對話的民主無以為繼。

同樣的,你也應該問在獨裁國家中,比如俄羅斯和中國,對話是否仍在發生。中國有人大,人大代表們應該時時會面,但那裏並沒有任何的對話。對於中國的政治系統,我們應該問:在我們看不到的官僚系統中,人們真的有在對話嗎?如果習近平說如何如何,其他政治巨頭們是否有勇氣或能力說出:「恕我直言,我有不同的想法。」?我不知道。但這是一個重要的問題,他區分了一個有著不同聲音的專制體制,和沒有人敢質疑領導者的個人崇拜。

(中略,歡迎自己去找原始影片)

我會更廣義的描述對話這個東西。我在很多學圈中看到的問題是,人們太過於關注權力,認為歷史就是權力鬥爭。如果你認為歷史「只是」權力鬥爭史,那就沒有對話可以存在的空間。如果世上的一切都只是不同勢力間的鬥爭,對話根本沒有意義。能夠改變現狀的方法只有戰鬥(廣義)。

我的觀點是,不,不是只有權力結構。在權力結構之下,有著故事的存在。權力結構僅能由鬥爭來改變,而故事,有時候,可以藉由對話來改變,即使這並不容易。而這正是希望的所在。

試想,從婚姻諮商,到"國家諮商",如果你認為一切都是權力鬥爭,那對話根本沒有存在的空間。但如果你能讓一個人,理解「另一個人腦中的故事」,並且稍微留下一點「改變自己腦中的故事」的空間,就可能在不進行鬥爭的前提下,找到雙方都更滿意的「故事」。

這在歷史中偶有發生。比如法國和德國之間的戰爭持續好幾個世代,但他們現在和平共處。不是因為他們找到了一顆新的行星,滿足了雙方對領土的渴望,甚至現在雙方的領土都比以前更少了,因為他們都失去了海外殖民地,但是它們找到了新的、雙方都滿意的故事,一個名為「歐洲」的故事。

(中略,歡迎自己去找原始影片)

我想現代史中最成功的故事之一是女性主義。因為女性主義比起暴力或武裝衝突,更相信故事的力量。從很多角度來說,女性主義也許是 20 世紀最成功的社會運動。在漫長的人類壓迫史中有許多宗教運動、政治改革,但一件事維持不變,那就是父權制度對女性的壓迫。

歷史上許多重要的領導者,比如列寧、毛澤東會告訴你,你要帶來巨大的社會改革,你必須使用暴力。槍桿子裡面出政權。你要打破雞蛋,才能做出歐姆蛋。但女性主義說:不。我們不會使用槍枝的力量,我們會在不打破雞蛋的前提下做出歐姆蛋。而他們做出的歐姆蛋,比列寧或毛澤東這些暴力革命家都要更好。

顯然女性主義沒有發動任何一場戰爭或建立古拉格(勞改局),就我所知他們應該連刺殺一個政治人物都沒有。女性主義受到許多暴力對待,有言語上的也有物理上的,但他們不以暴力回應,並成功改變了這深入人類社會結構的壓迫,同時造福女性與男性。

這帶給我希望:雖然不容易,很多時候我們會失敗,但有時候不使用暴力,藉由對話、演示、改變人們腦中的故事,也能為世界帶來重大的正向改變。



之前在〈說說政治相關議題〉裡面提過,我認為所謂討論旨在確認結論形成的過程中,是否有出現邏輯的錯誤。如果沒有,那目的就是釐清雙方公理的不同,並試圖尋找共識。而這樣的過程要能運作,雙方在討論之前都必須先做好「自己的想法並不完美,並可能因別人的意見而改變」的心理準備。如此,這個討論才能算是「真正的對話」。所以在影片中聽到「『真正的對話』是在哪裡發生的?」這個問題時,第一個想法就是:那麼在台灣,哪裡會有這種對話呢?我還真不太知道。

以我個人來說,這種所謂「真正的對話」好像一般發生在,呃,這裡,我的社群平台上。其中又以 FB 的貼文和 Messenger 的小群組居多。因為這裡有很多擁有各方面專業,且跟我互相肯定對方基本素養的人,而且是個超越時間與空間限制,並能夠快速瀏覽和查閱的載體。當然,如果有很重要的事需要高效溝通(在同樣的時間成本下代表能夠更加深入)還是當面對話更快,但社群平台無疑提供了我一個重要得額外管道。

但反過來說,這種只在同溫層內進行的討論能夠影響的人顯然十分有限,即使演算法努力幫忙,至多也就一兩百人吧。但同時也正是因為會看到的人已經經過篩選,我也才比較能放手表達想法。畢竟數大必有枯枝,光是要對付無數噴子甚至是 bot,就足以讓絕大多數人望之卻步。也正因如此,現代人總是在不易互相看見的同溫層裡「討論」,堅定立場後出去雙方都看得見的大平台對噴。這個大平台可以是傳統媒體的粉專,也可以是立法院。

這個狀況該怎麼解決呢?我當然不知道。
但或許有些不太有副作用,且對現況能有些為幫助的做法。

有心力的人,也許可以試著多去對立陣營的同溫層中潛水。我想請大家記得一件事,在面對意見不同的人的時候,瘋狂輸出自己的觀點是無效甚至是有害的。這點在自然科學領域很常見,很多人理工科系的人遇到偽科學(比如地平論好了)的支持者時,上去就是用課本中的專有名詞對他們一陣狂噴。但稍微動腦想一下就知道這根本不會有用:他要是相信課本,哪還會是地平論者?相反的,忍耐你對對方的直覺厭惡,觀察、對話以充分理解對方的思考邏輯,然後從中找出自相矛盾的點,才是真正有力的「攻擊」。所以哪怕你真的痛恨對方,潛水這種諜報戰(?)仍是很重要的。你甚至可以在不被踢出同溫層的前提下,試著溫和的提出一些質疑,以瓦解對方盲目的自信。

但當然,要做這種事可不容易。既然如此,待在同溫層中的我們都可以做的,也許是多給那些不悅耳的聲音一點包容。舉個例子,我有在很多「有足夠多人」的科學性社團裡面,比如科學 Maker、物理同好會之類的。這些社團,偶爾總會有人發文,描述自己一些奇奇怪怪的想法。身為科班出身,受過專業訓練的我們看了當然會覺得「這是三小?」。有些時候,確實是發文者本身的問題,但有些時候,即使發文者態度不差,很多人依然會以嘲諷回敬。這樣的做法,只會強化人群的對立,而不會教育到對方。「被電才會變強」,「認知到差距才會進步」這種事,只對極少數本來就抱有大量熱情的人才成立。大部分人的好奇心和學習熱情都是一碰就碎的,我自己對非科學領域的許多事物也是一樣。

So be nice to each other.

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