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後感】麻省理工數學博士:拒絕內耗!天才很少,大家不過都是普通人【他塔拉TATARA】

看得很舒服的影片,受訪者的很多觀點都和我很像。雖然不是數學系但在高教的世界打滾這些年,他說的這些現象我完全可以想像。

幾個值得一提的點:

  • 01:32 「這個是數學界的問題,他們沒有向公眾足夠好的介紹自己。」我同意一半,數學真的是難科普。參見拙作〈為什麼我們不曾學過數學史?〉。
  • 02:17 「那是因為你不用學好數學也可以過好這一生。」看你怎麼定義「過好」,在絕大多數人會採用的定義中,是的。
  • 02:55「沒有,這是訓練出來的。可能有差異,但是大部分人用不到這種差異。」參見拙作〈你能正確判斷身邊誰是天才嗎?〉、〈2022 IESO〉。
  • 03:31 「研究生之前的數學更多的是數學的學習...是有很強的短期反饋和激勵的,但到了研究生以後你做的問題是沒有答案的...。」個人覺得這是基礎科學領域教育的核心問題之一(當然基礎科學之外也會有,但我不熟或是可能相對沒那麼嚴重?),即在一定程度以前的評價標準是「學習」的能力,但這行最終導向的勝負關鍵是「研究」能力。很大一部分人都必須經歷轉折的陣痛,但這又似乎是必要之惡。
  • 04:00 我快笑死,非常有說服力。
  • 06:13 「我們從小到大從是數學研究以前學的數學,其實摻雜了很多其實數學研究裡不太需要的技術。」我會說基礎科學領域很多都是如此。舉例來說很多頂大生的能力其實完全可以短時間大致掌握高中數學,但為了學測高分,他們會選擇把時間花在刷題考高分而不是繼續向上鑽研。基本功確實需要訓練,但在體制中人們往往因為零和競爭,選擇針對體制本身最佳化,而不是對體制背後,或者說是體制建立時的初衷最佳化。個人認為這是廣泛存在所有領域的根本問題。
  • 08:02 「你接受數學教育更多的也是學習這個領域人說話的一種語言。」唉我以前想過要寫這個觀點的,結果還來不及寫就看到有人用了一樣的表述了。但值得一提的是雖然學習「語言」代表這其中仍有騰挪空間,但這仍是一種高度淬鍊而難以隨意撼動的語言。
  • 08:49 「這是一種對天賦和社會資源的浪費。」萬年爭議,對此我持保留態度。



小補充:

  • 1:13 我猜這要講的其實是辛幾何(Symplectic geometry)。



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