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筆】關於公路的兩款遊戲

林彥興


前兩週坐了不少車,尤其是客運和遊覽車。由於坐位更高,視野更遼闊,我一向會盡可能趁著這些機會多看看遠方(如果不是在趕報告或是上車直接睡死的話)。上週五在搭乘客運前往溪頭的路上,看著身邊環繞的一條條高架引道,讓我想起人生中有兩款遊戲,深刻的改變我對道路的看法。

一是 City Skyline (CS)。最早接觸這款遊戲還是看阿神的實況(很可惜我已經不記得是幾歲的時候了,大概是國中吧)。當時看還只覺得這是款酷遊戲(我本來就很喜歡各種模擬和經營養成),總有一天要買來玩玩。但阿神的系列結束後我也就把這件事擱置了。City Skyline 下一次重新回到視野中,已經是我大三的時的事了,主要是室友玩很兇,害我饞到不行,一開始是借室友的 Steam 帳號,後來還是課金買下去了。只可惜雖然好玩,但手邊的筆電效能不夠(畢竟買的時候就是文書為主),玩到後來不是遊戲卡住,就是手指快被鍵盤燙熟,因為沒法持續探索新玩法,最近這一年多以來幾乎沒碰(一方面也是沒時間啦)。

但比起遊戲本身,大三這次最不一樣的地方,是我開始有系統地去找 YouTube 上最好的 CS YouTuber,接觸 CS 的 YT 社群,從而在各路大佬的影片中學到道路設計的基礎邏輯,了解不同道路的定位、功能,不同類型的 intersection,或是 Lane math、Road Hierarchy 這些概念。雖然我還沒時間好好去看看真正專業的道路設計者是怎麼想的(CS 社群多數畢竟還是業餘玩家),但這些來自遊戲的概念也已經足以提供一套簡潔、自洽且解釋力強的框架。

另一款遊戲就是 Minecraft (MC) 了。關於我跟 MC 的淵源以前已經講過很多,這邊就不重複了。但總之大家應該可以想像,我是那種會設法在 MC 中,參考真實世界建立農田、工廠、街道等設施的人。而如果你也是這樣的人,應該就可以體會在 MC 中建造公路是多麼痛苦地緩慢的一件事。即使,史蒂夫已經擁有超人般的負重和移動速度,建造一條有點規模的公路仍是極為曠日廢時的工作。少數自動化的方法,蓋出來的品質也是差強人意。

這正是我一向對公路著迷,或說景仰絕大多數現代文明中的事物的原因。我是學物理的人,我自認知道生活中絕大多數科技的運作原理。但也正因如此,我才深刻的體會到真實世界遠不是像石紀元那麼簡單,好似只要知道原理就什麼都造得出來。原理與觀念固然珍貴,但想實現、發揮這些珍貴思想的潛力,往往需要遠超個人規模的力量,也就牽涉到工程、管理等等等在物理知識以外的東西,乃至數百年累積的實作經驗。也因此,當代文明才顯得彌足珍貴。

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