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筆】為甚麼我就爛 Lite

受到前陣子萬聖節台大垃圾遊行的影響,我決定先跳過脈絡鋪陳,簡單地把我原本想在〈為甚麼我就爛〉裡面闡述的核心感想寫出來。

為什麼有些人喜歡把「我就爛」掛在嘴邊?

一部分當然是在華人文化圈中,我們自幼便被教導應當謙遜而不驕傲。我就爛是實踐謙遜的一種方式。

一部分是因為我就爛其實是一種安全牌。大學生涯中的成績和人際關係總是起起落落分分合合,而人人都害怕自己的實力撐不起自身在人群中的既定形象,成為那個金玉其外敗絮其內的人,因此選擇一開始就把自己的姿態壓到最低。畢竟躺在地上的人不會跌倒,低姿態之下如果做出點成績那是賺到,高姿態之下要是不如預期可就是妥妥的失敗。

一部分,是我個人比較沒有體悟但常在其他人的分析中看到的,是一種對家庭與社會期待的消極反抗。因為不熟我就不展開描述了。

上述三個理由以及其相關的各種變體,相信大家已經在其他人的文章中看過不少分析了。但 2018 的我之所以想要寫這篇〈為甚麼我就爛〉,是因為在我看來,還有一個很重要的觀點很少被提及,那就是身處在大眾眼中金字塔頂端的人們,其實也正遙望著各自領域中金字塔的頂端。

幾年來我一直在想,如果把全球的人類根據某個指標,比如物理好了,進行排名的話,PR 值跟絕對能力強度(假設這東西真的存在)的函數會是什麼樣的呢?也許是 exp(x) 或是 tan(x) 吧。無論是哪個,相信大家都會同意 PR99 跟 PR99.5 之間的能力差距,遠比 PR10 跟 PR10.5 要大。在越是頂尖的環境,人跟人之間的能力差距就越是明顯,基礎科學這個天才輩出的領域尤然。

更重要的是,這個差距 PR99 跟 PR99.5 的差距,在 PR10,乃至於 PR95 的人都是無法體會的。就像沒看過幾部電影的人,很難看得懂文藝電影那些細膩的情感表達。世上的很多東西,比如古典音樂、詩歌、物理等等,如果沒有累積足夠的底蘊,就很難切身的體會其價值,而往往只能從各種頭銜獲得一個含糊的概念。

因此,至少對一部分的人來說,把「我就爛」掛在嘴邊不僅是一種為了人際關係這類社會性因素而立下的虛偽防禦,它其實很可能是大眾眼中這些「資優生」們心中真實的想法。他們是資優,是 PR99,但正因為是 PR99,才能切身體會到金字塔頂端的人之間,令人絕望的差距,從而發自內心的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同理,那些班上考了第一名還把「我就爛」掛在嘴邊的人,也許是在裝弱沒錯,但也許在他眼中比較的對象早已不是班上同學,而是他認識的某個學長姐,或是出國讀書的某個朋友,或是歷史上的誰誰誰。

另外有兩個點我找不到好的脈絡來敘述,但也值得一提。

一個是,至少 2018 的時候,我就爛文化其實僅風行於......白話的說就是頂大資優生的圈子裡。因為真的對自己的能力缺乏自信而感到害怕的人,是很難把這種自我貶低的話掛在嘴邊的。同理,這些資優生在面對面試、研討會這些真的會怕被他人看扁的時候,也不會把我就爛掛在嘴上。

另一個是把我就爛掛在嘴上的人,其實有可以分成兩種,一種是真的覺得自己就爛於是真的躺平的人;另一種是深刻認識到差距後,發自內心的覺得我好爛,但依然向高處挑戰的人。由於我身邊的人大多是後者,我其實過了好一陣子才意識到,很大一批人在使用「我就爛」這個詞的時候,其實是屬於前者的狀態。至於之後躺平、Goblin Mode 席捲全球(尤其在疫情之後),那又是另一個故事了。

總之,當年之所以想寫〈為甚麼我就爛〉,主要就是想表達我就爛文化背後不只是討厭的資優生在裝弱,還存在金字塔頂端的結構性因素影響。現實中,多數人使用我就爛的理由,往往是上述多個因素混砸而成。你可以自行選擇喜歡或不喜歡這個文化,但前提是要先對文化背後的形成脈絡有一定的了解才行。這個論述邏輯其實跟後來的〈不是所有中英夾雜的人都該被討厭〉一文如出一轍。

以上就是〈為甚麼我就爛〉2018 預定的核心觀點了。說是要簡單地寫,但不知不覺還是寫了這麼落落長一串呢。以前總是覺得,既然要寫出來,最好成果就要是當下力所能及最好的狀態。但最近越來越覺得之前的標準稍微有點太高,導致很多題目因為雕琢不到門檻,就一直堆在腦子裡佔記憶體,而且當時的感受還會漸漸被時間沖淡。所以決定把門檻稍微調低、稍微衝動一點,有東西就趕快發。但畢竟是簡單寫,很多地方肯定講得不太完備,歡迎大家留言補充。

至於五年後的今天想法有沒有甚麼變化呢?
這就等下次有空再說吧。

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