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後感】Rebecca Charbonneau - Astrohistory, Carl Sagan, Cold War SETI

哥倫比亞大學的 David Kipping 訪問 NRAO 的天文歷史學家 Rebecca Charbonneau。
個人覺得很有意思的一點是對於「了解歷史(或者更廣的說是某個自然科學領域累積的歷史與思想脈絡」對於該領域內科學研究的影響。

理想上,自然科學研究應當是去脈絡化的,你的腦袋最好純潔如一張白紙,才能不帶偏誤的去觀察和解釋現象。但是實際上,根本沒有人可以做到這點。撇開學術工作之外,科學家也只是需要吃喝拉撒睡交際應酬賺錢的普通人,僅是比例高低問題。只要你還想要在社會上像個一般人一樣生活,你的腦袋就至少會充滿名為「生活常識」的先天偏差。遑論學術圈各種長期或短期、顯眼或不顯眼的文化和風氣。

因此,或許反直覺的,科學工作者也許「需要」相當程度的歷史知識,才能更好的掌握辨識並避開偏誤的能力。而且這不是那種「牛頓被蘋果砸到」這類一知半解的都市傳說,而是擁有(至少一定程度上)帶你回到數十上百年前的研討會現場,去直觀地感受「當時的人們的思考方式和世界觀有多麼不同」的等級的歷史知識。去看歷史上科學家面對新現象、新理論的時候做出了哪些反應,這些反應事後看來哪部分是合理的、哪部分又是我們不該重蹈覆轍的。這也是我幾年來,一直覺得我們應該要想辦法在高等教育的某個時段塞進一些科學哲學課程的原因。

另一個有感的點,歷史學家藉由整理、查證破碎的文獻統整出事實(或至少接近事實),從而梳理出觀點並紀錄和發表。由此,這些過去上的人和思想,得以被我們這些沒有專業能力的人所了解。但歷史學家不會/不可以/沒有辦法寫下沒有證據支持的事。所以某些程度上換個角度說,一件事、一個想法無論多麼讓當事人印象深刻或覺得理所當然,如果沒有留下紀錄(文章、聲音、影片或其他方式),其實很快就會淹沒在時間的洪流中。所以留下紀錄是很重要的,無論是天文社或是天文所都是如此。


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