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筆】星鏈是軍事計畫嗎?

想稍微談一下星盾(Starshield)和星鏈(Starlink)到底是不是軍用系統的問題。

就像之前有提到的,過去幾年一直有人鼓吹星鏈是軍用系統的觀點,而我一向對此嗤之以鼻,因為 SpaceX 沒有必要把一個軍事計畫「假裝」成民用系統,SpaceX 接美軍的單、幫美軍做研究、乃至於因為合約問題告美軍,這些事蹟一直都攤在光天化日之下,完全沒必要多此一舉,搞這種自砸信譽的操作。何況要是美軍出資,Elon 還會在那邊天天喊著星鏈虧損中?

在星盾出來之前,我都還可以接受因為資訊不夠,而有人相信星鏈其實是美軍投資的陰謀論。但是到星盾出來了,都還繼續說星鏈是軍事計畫就很難理解。要是星鏈本來就是軍事計畫,再推一個星盾不是打自己臉?到底是什麼邏輯?

誠然,一個企業或計畫是不是軍火商或軍事計畫,不太有公認的精確定義,解釋起來有些模糊空間。但基本上大部分在這塊領域有點著墨的人,應當都會同意我們可以粗略地把計畫分成四類:
1. 純軍事計畫:由軍方出資,只有軍事用途。代表例子像是 SBIRS、Keyhole、WGS 這些。
2. 開放民用的軍事計畫:由軍方出資,但也有民生用途。代表例子是 GPS。
3. 開放軍用的民用計畫:由民間出資,但也有軍事用途。星鏈、BlackSky、Maxar、Planet 都是。
4. 純民間計畫:真正沒有軍事用途的計畫。說實話,我還真想不太到代表性的例子。事實上當前絕大多數的太空計畫都或多或少有接政府/軍方的業務。

那有接軍方業務的計畫公司就是軍火商嗎?很顯然不是吧。不然國軍幫忙吃滯銷水果,果農難道就會自動升格成軍火商嗎?
那有軍事用途的產品就是軍火嗎?顯然也不是吧。不然造橋修路供餐基地台,什麼東西不能用在軍事上?

所以為什麼不該把星鏈當作是軍事產品?因為除非你有證據指出星鏈的資金主要來自美軍,不然現有資訊看來,星鏈就是 SpaceX 旗下的民用產品。只是因為功能強大,即便在戰場上依舊能用,而且價值不斐罷了。忽略技術層面,從使用者的角度看,星鏈的建設基本上就是把全世界的地表都鋪上了光纖網路,只要你有數據機,不管在哪裡都可以享受相當高品質的連線。而且經過實戰驗證,即使在五常等級的電子戰環境下依然堪用。你把這當軍火,那請問中華電信算不算軍火商?

最後,星鏈有沒有軍事潛力?現在這基本上已經不用問了吧。但比起星鏈本身(如前述,這不是個針對軍事用途最佳化的系統),其背後「低成本高速量產模組化衛星」跟「低成本高頻率發射系統」才是真正有軍事潛力的技術。光是今年,SpaceX 的總發射質量約占世界六成,Starlink 打了約 1500 顆,明年計畫的發射量還更多。這還只是獵鷹九號的能耐,星艦若是成功且成熟,那發射能力就是再加一個數量級。

綜觀各家當下的進度。
火箭方面,歐洲連沒有回收的亞利安六都還沒搞定,日本情況類似;火神雖然首飛近了,但是 SMART 回收沒太多消息;New Glenn 一樣緩緩推進,沒人知道多久會好;Neutron 和 Terran-2 都在極早期設計階段;長八R 這兩年幾乎無聲無息,今年珠海航展上看起來長九是唯一要認真搞回收的。但首飛都是 2030s 了,回收只會更久。

衛星方面,有動作的基本上就是星鏈和 Oneweb,Kuiper 衛星狀態不明,但發射被火箭卡死。中國那邊經過一串整併,現在最 promising 的大概就是國網,但也沒有具體消息。何況等到星座就算打上去了,星鏈和 Oneweb 早就組好了,中國人口又大量集中於 5G 建設完善的都市,亦沒有很高的全球通訊需求,客群相當不明。

因此以現在的資訊來看,在可預見的未來(也許五年到十年),SpaceX 真的是無法正面挑戰的絕對強者。個人認為這份遠超所有對手的軌道輸送能力,才是真正的軍事潛力所在。而星鏈只是在民用領域體現這份能力的同時,分出部分資源給烏克蘭使用而已。

星盾提供政府與軍事服務,進一步增加 SpaceX 的軍事色彩,從普世觀點來看確實不是好事,但這可不是 SpaceX 第一次接軍方的單。綜觀整個世界,我很好奇哪個航太領域的佼佼者,是沒有碰半點軍事相關系統的。在美國這種軍工複合體發達的環境下更是如此。

我的立場一直是,你可以不喜歡 SpaceX(雖然我覺得很多不喜歡 SpaceX 的人只是從 Elon 那邊遷怒過來)、不喜歡 Starlink(破壞夜空、軍工企業、打破國際平衡、立場問題等等,都可以),但前提是要對這些基本的事實有正確的理解,然後才有資格談是非對錯,喜歡不喜歡。

Credit: SpaceX

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