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後感】疫情時代大學課程的一點觀察

網路上的高品質教育資源存在已久,Youtube 上各大學的 Open Lecture 早已多到看不完。如今在疫情的影響下,更豐富且形式更多元的線上課程也正如雨後春筍般冒出。這樣的現象背後,連結了許多值得深思的議題。

從大方向來看,學習模式的變化是值得關注的焦點。如果你認識大學的我,應該知道我常常在選修奮發向上,然後必修修得一塌糊塗XD。這雖然可以歸咎於我對沒興趣的科目總是不太用心,但對「授課、刷題、考試」這種傳統學習模式的反感可能也是原因之一。早起去上百人的沉悶教室點名上課、在小不拉機的桌子上跟時間賽跑寫期末考......這些痛苦的經驗各系或多或少都有。以我個人的經驗來說,這樣的學習方式相當無趣且沒有效率,而且往往淪為考古競賽。相對的,其他課程中使用的高互動性授課、專題報告、開書考試、線上引導式題庫等方式,都能更快、更有趣的傳遞知識。

另一方面,上學期的線上課程經驗也讓我覺得很多課程,尤其是那些「基礎」課程(微積分、普物、量物...etc)並有沒必要到場上課。用能夠自由調整上課時間、調整速率、重播的 OCW 學起來不一定比較差,畢竟這些課程的教學內容近乎萬年不變。

另外,不知道為什麼,Grant Sanderson (3Blue1Brown) 也是連結中這門 MIT 線上課程的教授者之一(其實這才是我點進影片的主要原因)。我不清楚這門課在 MIT 的定位(感覺有點類似通識?),也不知道 MIT 聘用老師的標準為何,但是看到 3B1B 這樣一個 Youtuber 出現在一門 MIT 程式課程的授課者名單上著實令我意外(當然,3B1B 的成果早已受到全世界理工教學者與學生的肯定)。也許這代表了一種大學教學上的新模式?

最後,跟我們比較相關的有趣問題是,既然 MIT 等頂級名校早已將這麼多他們的優秀課程公開到網路上,供所有人免費享用,那我們跟這些頂大學生享有的課程資源應當相差無幾。然而,MIT 的學生顯然更加成功。造成這個差異的關鍵如果不是課程,會是什麼呢?

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