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後感】你能正確判斷身邊誰是天才嗎?

今天這篇很紅,我也來說說我的想法。

文中提到,努力練習只能讓人達到職業,卻無法讓你成為大師。先不論這種社會學研究本來就不太能夠直接作為一般人人生規劃的標準,就算研究成果為真,我們就應該在看到自身與天才的差距之後認清自己、放棄原本的路嗎?

我覺得至少在大學以下的階段,答案是否定的,原因是你根本無法嚴謹的判斷誰是天才,誰是提早比你努力、擁有更好基礎的一般人。大學以下的學習過程中,人改變、成長的速度非常快,今年的你和去年的你所掌握的知識與能力往往是天壤之別。

更重要的是這種成長是非線性的,擁有的底子越好,學習新東西的速度就越快。如果把今年的你丟回去年自己的班上,對去年的你來說,這個人簡直就是一個全面碾壓自己,而且追也追不上的天才。然而事實上,這人只比你多了短短一年的努力。更進一步說,人成長的速度往往跟學習環境與資源相關,學習態度、同儕、風氣、大環境(比如疫情)、學習方法、人脈資源、成就感......都很重要,而且相輔相成。

在我的成長過程中,我看過太多能力比我強太多的人。有些人高中就在解微分方程;有些人大一就在待實驗室、發論文;更別提每次考試都被學霸同學們碾壓。但我從來不會將他們貼上天才的標籤,因為我不知道在我看不到的地方,他們做了哪些努力。將這些努力的成果用一句天才概括,是我也不會開心。

誠然,看清自己的界線,找到自己的定位很重要。但我認為至少在大學以下,我們身處的環境多數情況下並不足以提供足夠的「證據」來判斷身邊的人是不是天才。或者換句話說,自己有沒有天份。

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