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後感】繁榮的文明或是終極的生物 ──《翠星上的加爾岡緹亞》與人類的未來之路

截圖自動畫

「 人類與希帝亞斯終究是水火不容的存在,因為牠們否定所謂的文明。如果人類擁有與希帝亞斯一樣強韌而萬能的肉體,那就毫無必要發明我等「石中劍機」。本機搭載的系統是人類智慧的結晶,但也是為了彌補人類脆弱的肉體而生。

人類必須突破自身極限、開闊思維才能建立文明,而文明的存在即是人類身為萬物靈長的緣由。但是,捨棄人形的希帝亞斯並不存在肉體上的極限,只是追求生物的食慾和滿足的牠們不需要高度的智慧。石中劍機是人類之所以為人類的憑證、文明所孕育的智慧結晶。而希帝亞斯只要克服智慧的缺陷,就能邁向生物的極致。

同一起源的物種產生紛爭時,失敗即意味滅亡。追求文明或捨棄文明、人類銀河聯盟與希帝亞斯的戰爭,是截然相反之生存戰略的博弈。敗者只會被淘汰。」

──改寫自《翠星上的加爾岡緹亞》第10
人工智慧查姆巴對意志動搖的萊德少尉提出的反駁


人類文明究竟會朝著什麼方向演化?對這個問題的討論多著重於政治體制、社會結構或道德信仰。在《翠星上的加爾岡緹亞》中,作者則放眼更大的格局,探討人類作為「智慧生命體」本身的演化方向。

《翠星上的加爾岡緹亞》講述人類銀河同盟的士兵萊德少尉在與威脅人類生存空間的星際生物──「希帝亞斯」的星戰中意外被傳送至早已被人類拋棄的地球,並發現地球上有著一群以船團的社會形式生活的落後人類(平均約為20世紀上葉的技術水準)。

在與船團「加爾岡緹亞」的居民互動的過程中,萊德終於發現人類銀河同盟與希帝亞斯都是地球人類的後裔。21世紀的第五次冰河期發生時,人類的生存空間急劇縮減,世界分裂為兩個主要陣營:一方主張以生物技術改造身體,使新人類具備能夠在太空等極端惡劣的環性下生存的能力,稱為Evolve;反對方的歐盟則主張脫離母星地球向浩瀚的宇宙尋求新的適居星球。最後兩方勢力在戰爭中以蟲洞離開地球,日後分別成為了希帝亞斯和銀河人類同盟。當年沒有離開地球的人,則在第五次冰河期結束後,以船團的形式在覆蓋全球的汪洋上生活。

得知此一事實的萊德,頓時喪失了作戰的意志與對銀河同盟的信心,如果雙方都是人類的後裔,那他戰鬥的理由也不復存在。接下來人工智慧查姆巴對萊德的反駁與鼓舞,就揭示了本劇最重要的核心理念。藉由萊德的經歷,作者對智慧生命的演化提出了兩個方向:

其一,銀河人類同盟選擇的道路。沿襲人類兩百多萬年來的做法,繼續以更先進的科技輔助脆弱的肉體存在,往浩瀚的星海擴張生存範圍,讓人類文明的星星之火佈滿宇宙。

其二,希帝亞斯選擇的道路。放棄人類的脆弱肉體,以生物科技製作能夠適應宇宙環境、接收電磁波即能活下去的身體,以究極的「生物」──以不斷獲取能量而自我複製進化為目的的有機集合體──存在。但是當生物達到這樣的程度時,我們所稱的「文明」是否還能繼續存在?

綜觀生物要活下去的方法,無非是創造對自己有利的環境。就像河狸、螞蟻建築水壩或複雜的巢穴躲避天敵;蜘蛛結出巨大的蜘蛛網捕食昆蟲。人類也是一樣。而當我們發現許多人互相合作、分工、競爭能夠彌補脆弱肉體所帶來的劣勢、能夠更有效率的改造環境時,文明於是誕生。

但是能夠適應宇宙環境以及擁有極長壽命的希帝亞斯並不需要改變環境,只要有來自恆星的太陽能就能生存。他們就像植物,並不需要捕食其他生物,只要行光合作用就能生存。當然,希帝亞斯比植物更加極端。沒有需要,也就難以擁有人類等級的「文明」。換言之,也就失去了我們引以為傲的智慧。


我認為這兩者的矛盾與衝突,是《翠星上的加爾岡緹亞》在短短十三集的篇幅中傳達的,最重要的理念。智慧生物的頂點,究竟繁榮璀璨的文明、抑或是堅不可摧的生命力?而人類,又將如何選擇?

截圖自 《我的三體》片尾曲《章北海 寒夜方舟》MV

留言

  1. 照你的說明來看,人類和那個希帝亞斯沒有必須作殊死戰的理由呀!一個是苦心建構文明、體制、不停擴張殖民的帝國,另一個卻是河邊曬太陽的的石頭.....還是石頭也有野心?

    回覆刪除
    回覆
    1. 也許「希帝亞斯型生物」可以只當曬太陽的石頭,但是「希帝亞斯」不行。因為早在離開地球之前,雙方就已經在激烈的戰爭狀態。根深蒂固的敵意,太空險惡的環境和有限的資源都將逼迫人類必須消滅希帝亞斯。戰爭依舊無法結束。

      刪除

張貼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