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後感】為什麼你不該對萬有理論感興趣(?

"As far as popularizing science is concerned, the audience should be less interested than they are in theories of everything. The popularizers should be less emphatic about that, too.
...
You should spend your brain cycle on the problems you will see resolved. Because then you will grow to see what is feels like for these things to be resolved, rather than spending your brain cycle on something which is not going to pan out.

The people who do make progress on something like the theory of everything, rather than hitting it head on, tends to see all the interesting question that are hard for similar reasons but more tractable. And they really engage with those.

I think people should get in that habit, and the popularization of physics should encourage that habit through things like the physics of everyday phenomenon.
"
Grant Sanderson, 3Blue1Brown.

聽到這段的時候真的,我很驚訝自己的想法跟 Grant Sanderson 會不謀而合。

相信很多人都跟我一樣,小時候被書籍與雜誌中描述的那些奇幻而酷炫的東西拉進物理的大門:統一場論、超弦、M 理論、暗物質、暗能量......諸如此類。同時也幻想,哪天自己將會成為發現萬有理論的科學家。但長大後就會發現,這些對於萬有理論的科普文章並沒有辦法讓你真正理解這些理論。

高中時代的我對這件事情有很深的感觸。我從國小開始,幾乎把市面上所有基礎物理科普書籍都看過一輪,什麼《時間簡史》、《探索時間之謎》、《T-shirt 上的宇宙》、《為什麼 E=mc2》諸如此類,當然還有數不盡的《科學人》。但其實這些書看久了,你就會發現其實每本的內容都差不了太多,只是把同一件事用不同的角度不斷重複而已。國中的我可以直接背出標準模型裡所有基本粒子的名稱、或是講一遍大霹靂的第一秒鐘宇宙怎樣變化的故事。但只要沒有數學基礎,我永遠不可能真的了解這些理論到底在說什麼,更遑論是超越它們。這種感覺就好像你在漆黑的夜晚登山,頂尖的科學家們用站在山頂,拿著火把(科普書)像你揮舞。但如果只是看著那些火把,你永遠都無法到達山頂。想要加入甚至超越他們,你總得低下頭來看看腳下前方的路,然後踏實的往前走。

第二次深化這個想法是在高二的時候,那時候常常跑圖書館的我開始讀《科學月刊》,並很快發現了這本雜誌和從小閱讀的科學人相當不同。不同之處在哪呢?一言以蔽之,就是我看得懂。當然,科學月刊的文章並沒有直接列出滿滿的方程式,但至少它的選題往往並不像科學人那般遙遠。它更傾向於選擇範圍相對小、相對容易接近(Grant 用 "Accessible" 這個字)的主題,然後定性的好好把它講清楚。這也是我後來為什麼比起科學人,更願意推學弟妹讀科學月刊的原因。

然而在台灣,這種類型的科普真的非常稀少。市面上有很多國中以下的趣味實驗,也有很多談萬有理論的科普書,但中間從高中到大學程度物理的東西幾乎不存在。原因大概很多,其中一個是「萬有理論」、「外星人」、「超弦理論」這些酷炫的噱頭才能夠吸引大眾的目光。有人愛看,出版者(無論是實體或網路)才有辦法繼續寫。但副作用就是,大眾對物理研究的理解往往有嚴重的偏差(這點其實很有趣,也體現在很多人讀物理的過程上,不過這邊先不展開)。更嚴重的,還會有很多人(多到你在某些社團隔幾個禮拜就會看到幾篇)只是看了科普書就覺得自己理解了當代物理,然後到處宣揚自己的理論說愛因斯坦是錯的諸如此類。這種感覺就好像一個人看了一場籃球賽,就覺得自己很厲害球技可以跟 NBA 球星比肩,然後跟人家單挑的時候雙手抱球橫衝直撞,最後在籃框下架起梯子爬上去,把球塞進籃框。其他人傻著眼說他犯規,他還會回嗆你們根本不懂籃球。

所以如果去回顧我寫過的所有文章,EASY 粉專也好、其他的投稿也好、甚至你去看其他優質的科普粉專也是一樣,我們其實很少碰甚麼萬有理論、宇宙起源之類的題目。寫這些題目難嗎?憑我讀過那麼多書,要頭頭是道的胡扯一番當然很容易。而且我們知道,寫那些東西很容易紅。但我選擇不這麼做,因為我自己也不懂,因為我知道這只是在粗劣的複製別人的作品,因為寫這些東西並沒辦法讓讀者真的學到什麼。

誠然,就像 Grant 自己後來補充的:
"To be clear, you should be interested in the fundamental question. It's a good habit to ask what the fundamentals of things are."
記住那些遠大的目標是件好事,有人去科普這些東西(即使無法讓讀者真的理解)也是一件好事,但是現在台灣科普內容程度兩極化的現象並不是。無論是 FB、Youtube 或是其他平台,我都很少看到有人在這片「高中 - 大學」的程度區間努力,更遑論成功。這裡的受眾可能少,卻是科學人成長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段時間。期待未來,我們也能有更多像 Veritasium、3B1B 這樣成功而優質的科普者。


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