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後感】The problem with Reviewing Anime

Gigguk 談傳統的「動畫回顧 Review」類影片的意義,以及為什麼它逐漸勢微。如果你有在混動漫圈卻不知道 Gigguk 是誰,我覺得你可以去了解一下,他是歐美動漫 YTber 的元老級人物。

近一兩年來,無論是在 Youtube 還是 Bilibili,這類回顧動漫社群、環境的轉變的影片都越來越多。也許是因為我入坑夠久了(2013 年的事情),追蹤的都是比較老一輩的創作者,所以有更嚴重的偏差。但無可否認,如今的動漫社群與我剛入坑時早已大大不同。這些年看下來,對這些社群的轉變也是頗有感觸。

不過這麼大的主題就留給之後有空的我吧XD,今天先談一點簡單的。Gigguk 在影片中談到(事實上,我印象中 Lex 和 Aje 也提過相似的論點),回顧性影片(或稱為漫評、動畫評論)在現在的網路環境下是如何漸漸喪失影響力,且製作起來多麼的吃力不討好。

你也可以選擇中文翻譯的版本

首先,不像電影或是遊戲,現代人觀看動畫的門檻極低。你不需要花大錢買下遊戲或是電影票,僅僅在網路隨便逛逛就有各式各樣免費正版的動畫可以看。這份低門檻,使得消費者在選擇動畫時更不仰賴他人的「評論」,畢竟想知道這個動畫有趣不有趣,點進去看個兩集就好。而且當你在每個季度數十部的新番中,找到亮點,並整理出足夠的資料出一部影片好好的回顧某部作品時,整個社群的熱點早已轉移。

A Jie 談相似的問題

動畫評論還會遇到的另一個問題就是短短的季番能展現的往往只是原作宏大故事的冰山一角(這點與動畫黨 vs 原作黨的戰爭本質上是同樣的問題),如果一個人沒有完整的補完該作品所有的內容(動畫、漫畫、小說、外傳、遊戲、設定集......?),就去評論一部作品,這樣對這部作品是公平的嗎?種種因素的綜合影響下,回顧性的影片如今已不是動漫社群的主流影片形式。

但我想說,回顧性的影片雖然少了很多以前的功能,但仍然是社群深度認識一部作品的重要管道。

人欣賞作品的能力,是有限且需要培養的。我們在第一次觀看作品時,能看到作品的畫面、感受氣氛的收放、劇情的跌宕起伏之類,但往往難以一次就觸及作品想傳達的深層內容。而在現代人緊湊的閱讀習慣下,一部作品要是沒有在初看時就留下足夠的印象,幾乎不會有被再次拿出來細細品味的機會。可以想像,人們將因此錯過許多優秀的作品。個人經驗中,《物語系列》就可以說是一個典型,初看時卻總讓人感覺身在百里霧中,聽著無止盡有趣卻不知所云的對話,看不懂到底在演什麼,還充斥著各種殺必死。但正是因為接觸了大量的影評、回顧,讓我一次次重新審視物語系列之後,才逐漸懂得欣賞這部人稱二十一世紀動畫奇蹟之一,身處日本深夜動畫光碟銷量歷史第二的經典作品。它的美術、音樂、與看似無裡頭的情節背後所描繪的感情。

我認為回顧性影片的價值正在於此。它是一個教育觀眾的管道,讓我們不只是個跟風、追求聲光效果刺激的低級觀眾,而能夠在一次次的深度剖析中,理解並享受這部作品。這是其他類型的影片(比如 Reaction、純吐槽)難以達成的效果。而在我看來,正是這些對作品的深刻認識,支撐著我們對作品的熱愛。





但可惜的是,從播放量來看,這似乎不是目前的主流。

最後,如果你正好也喜歡物語系列的話,推薦這個頻道給你。



--
後記:
最近出文的速度越來越慢了,也許是一些簡單明瞭的東西多半都在以前的文章中講過了,現在還躺在部落格裡面的幾篇草稿都是相當大的主題。想寫,卻難以(包括時間和實力雙面的缺乏)完成到自己滿意的程度。這篇文章是花了一個禮拜,已經是最近生產速度最高的一次了。

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