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記(?)】第一場研討會

在忘記之前先寫下來:
正如物理學家中有分理論學家和實驗學家,天文學家也分成理論和觀測兩類。他們時而互相競爭,時而相輔相成。
按照物理學的經典典範,理論學家根據模型提出預測,觀測學家藉由觀測來測驗模型。結果符合就皆大歡喜,不符合的話理論學家就得修改理論應對。
但在宇宙學/星系天文學的尺度下,理論目前還遠落後於觀測。即使是最前端的大型模擬(illistriTNG, Eagle, etc)都還只能不斷調整參數以符合對當今(z=0)宇宙的觀測結果,這些模型在早期宇宙中不僅會與觀測結果有所差異,甚至連不同團隊做出的結果也會不同。遑論要超過觀測結果。
究其原因,歸結於宇宙本身實在太過複雜,在重力主宰的第一階之下,有太多的物理過程可能會在宇宙演化的不同階段產生程度不一的影響。在無法以第一性原理進行模擬的條件下,要精確的在龐大的參數空間中找到正確的組合實在太過困難。在可遇見的短期未來,很難相信宇宙學模擬能夠反過來對觀測做出足夠重大的預測。它扮演的角色會更趨近於一個輔助我們了解宇宙演化的物理過程以及發現洞見的工具。
但換個角度看,對於星系天文學上極重要的中紅外觀測,在未來的數十年中幾乎只會有JWST這一個突破性進展可以期待。但是理論學家仍能夠繼續高速的更新程式與電腦設備。某種程度上看,理論有著更多元的發展潛力。

改寫彙整與補充自 Galaxy Workshop Final Discussing Section.
2019.12.11 @ASIAA 

第一次參加正式的 Conference/Workshop,感覺挺有趣的。雖然因為感冒,大腦大部分時候都是在待機的狀態,但還是聽到、學到了很多星系天文學的知識、問題,還有人們看待問題的觀點與思路。上面寫的這段,是因為臨時被抓去傳麥克風,必須全神貫注,所以才聽得比較清楚XD 社交的部份其實不怎麼積極,感覺自己還只是小萌新,不太習慣去與大咖們攀談或是參預討論。

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