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後感】關於太空發展的一點感想

苦主:WFIRST 望遠鏡

最近的兩則新聞:
其一、川普政府希望能夠將國際太空站民營化。針對這個問題,正反雙方意見不一。https://udn.com/news/story/6812/2982374
其二、NASA 的預算又被砍了,首當其衝的是韋伯後的下一個太空望遠鏡計畫 WFIRST。http://tamweb.tam.gov.tw/v3/tw/content.asp?mtype=c2&idx=1801



首先,關於國際太空站 ( ISS ) 的民營化,我認為不是一件壞事。
要建立、營運、維護一座太空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目前也沒有任何民間公司具有這樣的能力。但是這正好可以作為私人太空公司大幅成長的一次機會。
正如十多年前,NASA 的 COTS 和 CRS 催生了 SpaceX 一樣。由 NASA 提供技術與指導,然後讓私人太空公司協助運作國際太空站是已經被實際證明可行的做法,目前 SpaceX 和 Oribtal ATK 兩家公司正在例行性的以無人太空船補給 ISS;與之相似的 CCP 計畫預計將在 2018 或 2019 年首次讓 SpaceX 和 Boeing 運送太空人至 ISS。我認為更多的任務,比如太空站組裝、擴建、修復也都可以以類似的模式外包給民間廠商進行。


執行 CRS-8 任務的 SpaceX 天龍號太空船。

如果民營化順利,相信多個公司 ( 不只是美國,更可能有俄羅斯和歐盟,畢竟這是「國際」太空站 ) 的整合與競爭會帶來更多的新想法和技術突破,就像今日 SpaceX 之於衛星發射產業一般,民間公司將會把新想法、新技術帶進太空站的運營這樣無聊的工作中。

第二部分,我想先用一個問題開頭:
在太空發展中,政府機關與民營事業的角色有什麼不同?
基本上,除了 SpaceX 這個特例之外,民營事業的本質是以賺錢為目標。因此只要有賺頭,民間機構能夠以更高的效率與更低的成本完成一項任務。而政府機構的角色,就是開拓一片新疆域給民營機構成長的空間。這種合作關係就像是科學家與工程師,或是將軍與內臣,前者開疆擴土,後者負責整理殘局、分配人力、種植作物,然後讓新領土產生實際的收益。
所以要問我太空站、火星探測、地球觀測、新型太空望遠鏡......這些項目中哪個最應該砍,我當然會投給國際太空站。因為這是一個已經成熟的設施,SpaceX 和 Orbital ATK 已經證明民間公司能夠負擔部分太空站的運行責任,不久他們也將習得運送太空人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太空站的經營的潛在商機比火星探測要明確得多,這大大降低了民間公司進入這個領域的門檻。
誠然,研發先進的尖端望遠鏡會是巨大的錢坑,但是 NASA 坐擁世界上最強的太空技術儲備,卻要把大筆資源投注在其他民間公司都可以做到、或相對容易習得的事情上,就像是要一個數學系的學生去算 50 位乘 50 位的乘法一樣,這才是浪費資源。相對的,即使最後 WFIRST 沒能研製成功,研發過程中取得的階段性成果也會被用在其他的計劃之上,1980 年代的星戰計劃就是一個例子。
某種程度上來說,政府正是為了砸錢而存在。科學研究的投資報酬率很低 ( 至少在經濟層面上來說 ),往往要無止盡的砸錢和數十年的努力才會有所成就,這樣的事民間公司非常難以負荷,只有政府才能夠承擔大筆經費石沉大海的風險,然後期待重大突破的發生。這正是公家機關存在的意義。

留言

熱門文章